《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比《创新者的解答》先开始阅读,但是又晚读完。

《创新者的窘境》刚开始读的时候没有做记录。这两本书后面有些章节是重复的,有些失望。

第10章 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案例研究

产品性能改善图

应该观察消费者实际上是如何使用产品的,而不仅仅是听他们描述如何使用产品,更加不能够听他们说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相比组织访谈或跟踪调研小组来收集信息,观察消费者如何实际使用产品能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联系马儿与汽车的案例)

如果电动汽车被看做是成熟市场价值网中的一种延续性技术,那这些专家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因为专家在预测破坏性技术的性质和市场规模时总是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因此我强烈质疑这些专家的疑虑是否合理,虽然我对自己的结论也不是很确定。

小市场无法解决大企业的增长或盈利需求。

我们的创业计划必须是一个学习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实施预先制定的战略的计划。

在破坏性技术发展的初期,主流消费者从来都不会选择使用破坏性产品。

性能过度供给-->竞争基础发生变化

破坏性产品的特点 体积都要更小、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为方便。每一种破坏性的技术最初的应用领域都是更加注重简单性和便携性的新型价值网。

破坏性产品的技术战略 一定需要有新技术,有突破的技术吗?我们的技术规划并不能要求这一项目取得任何技术上的突破,这一点至关重要。从历史上看,破坏性技术一直不涉及新技术;相反,构成破坏性技术的各个组件都采用的经过验证的技术,破坏性技术只是将这些组件组合成一种全新的产品结构,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些他们之前从未体验过的新属性。

第11章 创新者的窘境:概要

本章对前面所述观点进行了总结,一共罗列了7点。

  1. 市场要求的或者能够消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与技术能够达到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消费者和开发者之间是不甚对等的;
  2. 创新管理反映了资源分配流程;
  3. 正如每个创新问题都有资源分配方面的问题一样,市场与技术的匹配是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更成功的方法是为破坏性技术找到一个看重其当前特征的新市场。破坏性技术应该看作是一种市场营销挑战,而不是技术挑战;
  4. 尽管不太愿意承认,但大多数机构所具备的能力要比大多数管理者预想的还要细化,还要依赖于具体的环境,因为能力都是在价值网内形成的;
  5. 在许多情况下,当面对破坏性技术时,进行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投资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信息只能够通过对市场和产品进行快速、低成本和灵活的创造性尝试才能逐渐积累起来;
  6. 采取一成不变的技术战略(或者永远争当领先者,或者一直甘做追随者)是不明智的;
  7. 市场准入和市场流动经常遭遇非常强大的壁垒,而且这种壁垒与经济学家之前定义和关注的壁垒类型存在很大的不同。成熟企业的传统管理智慧便构成了创业家和投资者可以依赖的进入和流动壁垒,而且这一壁垒分布广泛,且具有强大的阻力。

创新者的窘境:阅读分类指南

四项破坏性技术原则框架:

  1. 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消费者和投资者
  2. 小市场并不能够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3. 无法对并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
  4. 技术供给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